三亿体育入口-德科瓦奇和小贝林曾想说服恩瓦内里加盟,的简单介绍
本文摘选自传媒学术网。
……熟悉的并不一定是了解的……
——勒菲弗(Lefebvre,1991a:15)
为什么要在电视台大门前合影?
为什么好吃的要晒在朋友圈里?
为什么非要得到明星的签名?
这些迥异的个人行为都是仪式性的吗?
没有了媒介,这些仪式性的行为还有分量吗?
这张照片由希拉里竞选团队(Hillary For America)设计首席Victor Ng.发表在Twitter上,画面颇有深意,现在已被转发了20000多次。
《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Media Rituals: A Critical Approach)中文版近期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英文版于2003年面世,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目前已经成为了当代媒介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英】尼克·库尔德里著
崔玺 译
978-7-300-23057-3
45.00
本书作者尼克·库尔德里博士(Nick Couldry)曾任教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介与传播学系主任,媒介、传播与社会理论教授。受益于他的社会学训练,库尔德里教授的研究成果多与媒介与社会的互动有关,且特别专注于媒介权力,社会现实的定义,媒介中的发言权和媒介素养等问题。“媒介仪式”是一条他早期研究的主线,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
(库尔德里教授 https://www.nickcouldry.org/)
学界对媒介与社会互动的关注由来已久,但直到詹姆斯·凯瑞对媒介研究的传播观和仪式观进行了明确区分,仪式才成为一个较为显性的话语框架在媒介研究中引起重视。大约同一时期,戴扬和卡茨的《媒介事件》也第一次提供了对实证案例的仪式解读,并明确地将某些媒介内容的类别定义为,而非仅仅类比于仪式。
此后的十年里,虽然媒介事件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它却存在两个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在媒介事件中,媒介仅仅被看作一个新的举行仪式的语境而已,仿佛仪式形式和意义都外在于媒介,且亘古不变。第二,媒介事件继承了迪尔凯姆宗教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倾向,只谈社会凝聚,不谈社会隔阂,只谈维系某种社会观念,却无力解释文化的演变。库尔德里把媒介事件框架对迪尔凯姆理论的直接应用叫做“新迪尔凯姆主义”。
(莫斯科市民在商场观看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https://www.nytimes.com/2016/08/06/sports/olympics/nbcs-rio-plans-a-focus-on-prime-time-and-a-flood-of-streaming.html)
库尔德里在《媒介仪式》里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媒介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后迪尔凯姆主义。他既承认媒介作为仪式性空间与社会观念系统的互动关系,但同时也批判这种关系中蕴含的权力不平等。特别是,他把媒介放在首位,探讨媒介(通过仪式)对建构和维系意识形态的作用。而且,他所批判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依托于,而非独立于媒介的。库尔德里把这种意识形态总结为:那种人们认为“媒介里”的世界高于“媒介外”的日常世界的类别区分。他通过真人秀,参观演播室或拍摄地(媒介朝觐)等剖析了这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和对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他批判了这种媒介建构、媒介维系、媒介受益的意识形态的根源:符号权力在媒介中的集中。库尔德里此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都与剖析和帮助平衡媒介中的权力关系有关。
同时,库尔德里对媒介仪式(ritual)的定义超越了具象的仪式性的行为(比如典礼,ceremony),而追溯到那些行为背后的文化观念上。尽管其他媒介、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对仪式的定义仍有争议,将理论焦点凝聚在人们对”媒介里“和”媒介外“的类别区分比探讨由这种区分衍生出的媒介行为更具有理论意义。对其中的权力关系进行批判时也更加切中要害。
这本书成书时还没有Facebook,Twitter或Youtube,连MySpace也才刚刚兴起。Web 2.0下的用户生产的信息(UGC)是瓦解了还是加剧了符号权力在媒介里的集中呢?和十几年前相比,是媒介不同了,还是仅仅是“媒介里”的世界不同了呢?
本书的译者崔玺博士曾就读并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后赴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攻读媒介研究方向博士。他现任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学院传播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也围绕着媒介事件、媒介仪式、仪式与人们社会身份互动等话题展开。
扫描上方二维码,快速下单
相关推荐
2015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皮卡德图书奖
引人入胜并冷静地分析了变化中的媒体格局
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
【美】詹姆斯·韦伯斯特 著
郭石磊 译
978-7-300-23060-3
49.80
资深记者写给普通公民的新闻消费指南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美]比尔·科瓦奇(Bill Kovach)等 著
陆佳怡、孙志刚 译
刘海龙 校
978-7-300-18665-8
38.00
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
简明扼要地讨论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误读
[英]詹姆斯·柯兰 娜塔莉·芬顿 等 著
何道宽 译
978-7-300-18862-1
45.00
- END -
人文书托邦微信号:renwenshutuobang,每天推送精品读书信息,点击右上角按钮可分享到朋友圈,点击“阅读原文”可获知该文更多详细资讯,或直接购买所荐图书。
人文书托邦读者俱乐部QQ群:216643966,在这里,结识和你一样的人文爱书人。
如有书评自荐或阅读反馈,请直接回复;媒体联络,也请直接回复或私信新浪微博@周粥粥姑娘、@人文书托邦。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